北京發布河道規劃設計導則 濱水空間將提升魅力值
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河道不只有防洪排澇的安全意義,它與周邊濱水空間相互融合,共同承擔生態、游憩、景觀等多種功能。(北京)市規自委近日印發《北京市河道規劃設計導則》,提出本市河道建設理念和規劃設計策略,推動實現“體現大國首都特色的安全開放之河、適應北方氣候特點的生態健康之河、傳承古都歷史文脈的文化魅力之河、增進人民生活福祉的宜居活力之河和展現現代城市文明的智慧創新之河”五大目標。
分區引導
“水岸割裂”變“水城共融”
兩山聚水、五河貫都、三環營城、多枝成網——北京城擁有較完整的城市水系。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對于河道和濱水空間的規劃設計思路發生了轉變,由“水岸割裂”轉向“水城共融”,注重復合功能、整體設計、協同建設和水陸統籌。
《導則》構建了19項規劃設計策略和67條具體設計要點的導引體系,按照不同結構和功能分區管控引導。以功能分區為例,《導則》將全市主要河湖水系劃分為平原建設區、平原非建設區和山區。
其中,平原建設區的河道適量布置公共服務設施,讓濱水公共空間承載更多功能。平原非建設區的河道應通過河流水系、道路廊道、城市綠道等綠廊綠帶相連接,注重野趣和原生態。山區河道則應保護天然形成的河道生態本底,控制水土流失、涵養水源。
打通斷點
推動濱水空間開放共享
《導則》明確,要引導濱水建設用地安排面對公眾開放的用地功能,鼓勵安排商業、文化、體育等用地功能,商務樓宇、酒店、住宅等建筑底層宜設置開放底商。值得關注的是,《導則》提出,避免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將濱水空間據為私有,歷史上形成的個別綠帶內建設用地,應結合規劃設計逐步騰退,打通斷點,確保河道沿線的公共開放性。
傳統河道形態常常“直來直往”,親水性不佳,為此《導則》提出,適度調整河道岸線形態,宜彎則彎、宜寬則寬。另外,河道宜維持自然,應逐步對現有不透水的硬質護坡進行生態化改造。
古今輝映
推動建設濱水文化探訪路
北京老城因水而建、緣水而興,逐漸形成了“六海映日月、八水繞京華”的宜人景觀?!秾t》提出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打造傳承古都歷史文脈的文化魅力之河,保護古今輝映的水城格局,并推動濱水文化探訪路徑建設。
《導則》提出,歷史文化地區宜恢復保護價值高的濱水歷史建筑及所在地區的風貌和城市肌理。保留濱水空間內有歷史價值的工業遺存,漕運設施,建筑物和藝術品、古樹名木。以古都中軸線為例,《導則》明確,重點保護與傳統中軸線密切相關的七橋七水節點,包括南護城河永定門橋、龍須溝天橋、前三門護城河正陽橋、外金水河橋、內金水河橋、筒子河神武門橋和玉河萬寧橋。
《導則》顯示,本市還將推動濱水文化探訪路徑建設,通過游船、自駕、騎行、步行等出行方式,展示沿線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漕運文化。濱水文化探訪路徑將包括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老城歷史文化街區及三山五園水系等。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第五屆河北國際城市規劃設計大賽(滄州)答疑會舉行
答疑會上,大師團隊與滄州市政府及市直各相關部門圍繞城市規劃設計大賽理念進行深度交流和對接,開啟了滄州國際規劃設計的新篇章。大賽匯聚國際智慧,用全球的設計力量,激活滄州站城融合活力【詳細】
北京首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獲批
記者從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及集中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9年-2035年)》近日獲得批復。峪口鎮作為農業高科技的主戰場,要夯實生態本底,建設一流農業中關村,打造硬核農業中國芯【詳細】
武漢實施千園工程 今年將建成各類公園100個
經過多年的精雕細琢,截至2021年底,武漢市已建成各類公園700余個,其中近幾年在居民家門口精繡的口袋公園就達400余個;實施千園工程,從今年起的4年內,將有近300個公園陸續綻放在老百姓身邊,力爭“十四五”期末,即2025年武漢各類公園達到1000個【詳細】
全面啟動專項整治 南京長江岸線煥然一新
隨著南京全面啟動長江岸線專項整治行動,一場聲勢浩大的江岸保衛戰隨即打響?!奥菽浮痹煨偷幕▔?,“螺絲釘”造型的座凳,鋼板鏤空雕刻的江豚……經過整治,曾經的“十里造船帶”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