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數字化復原廣州行商園林“馥蔭園”
“馥蔭園”核心區剖立面圖 廣東省文旅廳 供圖
據廣東省文旅廳13日消息,為探索“讓文物活起來”新路徑,廣東省文物局支持開展廣州行商林園“林馥蔭園”數字化復原課題研究,前后歷時4年。
在清代,嶺南園林成為與江南園林、北方園林鼎峙的三大地方園林風格之一。廣州行商園林,亦稱“行商庭園”,是清末廣州十三行行商所建私園之統稱。無論數量、規模,還是技藝水,均達到嶺南園林發展的巔峰,推動了嶺南園林的近代轉型,并因中西交匯與嬗變,有別于文人情結的江南園林,成為一種新的園林類型。
馥蔭園的歷史照片 廣東省文旅廳 供圖
近年來,廣州行商庭園研究方興未艾,“馥蔭園”則為其重要代表作之一。據了解,據考證,抗日戰爭期間廣州淪陷,“馥蔭園”可能毀于戰火之中,如今已不復存在。
廣州行商園林“馥蔭園”的數字化復原,是廣東省開展嶺南園林數字化復原的新探索,通過對“馥蔭園”現存二維歷史圖像,包括攝影照片、外銷畫以及國畫等素材,結合文獻資料,運用基于線索的單目深度估計法、CAD透視反求作圖法、透視還原作圖法、概率模型和sketchup照相機定位參數框景法,開展三維重建,完成了比較精確的技術圖紙,較為全面、完整地展現“馥蔭園”的空間特征、營造規律和歷史價值,在此基礎上完成“馥蔭園”復原圖紙。
“馥蔭園”總平面復原猜想圖 廣東省文旅廳 供圖
據介紹,“馥蔭園”的三維復原,最大限度重現其空間布局以及其“親水性、公共性、規整式、花木勝”的空間特征和營造規律。既反映了嶺南庭園高峰時期的造園特征,也見證了清中晚期東西方貿易往來,是嶺南園林近代轉型的重要例證,更是嶺南地區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遺存。
廣東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稱,本次研究工作對于豐富中國園林知識體系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為以數字化方式挖掘嶺南園林遺存所蘊涵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進行了新探索。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畢業設計提名名單公示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按相關評選程序,經評審委員會的認真評選和嚴格審定,已評出畢業設計類提名作品?,F將結果予以公示,請各參賽院校和參賽師生認真核對有關信息,如有異議請于2022年10月19日前與園冶杯國際【詳細】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畢業論文復審結果公示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按相關評選程序,經評審委員會的認真評選和嚴格審定,畢業論文類復審獲獎名單現已揭曉?,F將結果公示,請各參賽院校和參賽師生認真核對有關信息,如有異議請于2022年10月18日前與園冶杯國【詳細】
《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發布
首個跨區域、協商性的國土空間規劃出爐。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詳細】
西山綠道打造北京山水特色新名片
北京市發改委批復西山綠道(石景山段)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40.2公里綠道將串聯西山與永定河壯美景觀。這是西山綠道的首段,未來還將繼續延伸,成為北京山水特色新“名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