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份公園城市調查報告發布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成都日報資料圖片
近日,(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發布了成都首份《“公園城市薈·愛蓉增綠”調查研究分析報告》。該《報告》依托近半年收集到的22000多份問卷,從政策、專業知識、市場、發展四個維度,系統調查分析了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政策普及度、園林綠化建設滿意度、專業人才培養及行業監管情況。
三類問卷
收集公園城市建設意見
據了解,此次調查以各大高校師生、行業從業者、市民群眾、企事業單位、各社區和街辦工作人員等為調查對象,共發布了市民版、行業版、高校版三類問卷。
每類問卷呈現什么特點?其中,市民版采用線下問卷隨訪形式,在成都市23個區(市)縣各選擇了1-3處公園、商圈等作為調研地點開展問卷活動。同時,走訪部分社區和街辦,進行問卷填寫,以公眾號、相關群、朋友圈轉發、微博等,通過不同渠道進行隨訪問卷。
行業版則依托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借助成都市風景園林學會、成都市花卉協會等,對會員單位及相關單位調研。行業問卷采用線下提前溝通,線上發放及回收(一單位一碼)形式,面向企事業單位、行業從業者等開展問卷調研。
高校版會同共青團成都市委對接成都各高校團委、風景園林相關專業學院等,采用定制投放、回收的形式,對各大高校師生開展相關問卷調查。高校問卷采用線上回收的形式,面向成都市各大高校師生,開展問卷調研。
“城市園林綠化關乎城市建設、發展,產業興盛,人民福祉,是豐富社會功能承載、提升城市品質的關鍵所在。問卷調查是我們對這幾年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成果的檢驗。”成都市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監督站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還將在西華大學等高校開展“公園城市薈·愛蓉增綠”分享會,通過面對面的方式,更直觀地收集高校師生對公園城市的建設意見,也歡迎廣大市民繼續做公園城市的建設者和監督者。
一個目標
提升成都生態環境品質
從報告中的調查結果來看,成都市民居住區周邊公園綠地占比高,公園綠道綠地改善、城市綠化更新效果顯著。同樣,園林綠化品質皆得到從業群體和市民群體的認可。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報告》顯示,受訪市民群體中能夠在居住周邊500米范圍內到達公園綠地的比例占全部受訪者的40.20%,300米范圍內的比例為30.59%。“目前全市現有各類公園已達1514個,我們將繼續推進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
與此同時,成都市依托公園城市系統持續推進公園綠地和園林景觀的創新示范,以此開展的“五綠潤城”,構建的公園城市“青山綠道藍網”生態骨架受到市民喜愛和好評,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示范項目。其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天府綠道(含社區綠道)成為市民日常休憩活動的主要選擇。
城市建設離不開人才供給。“在高校群體方面,70%以上的受訪學生愿意參與或從事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相關工作。”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帶來更多的創新與活力。
目前,成都園林綠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花卉產業是園林綠化產業的一部分,以2024成都世園會為契機,成都將繼續聚焦城市發展新需求,交出一份成都園林綠化產業的“美麗答卷”。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城市需要更多“大師做小品”
北京街頭,一些體量不大卻貼近生活的公共空間及設施常常讓人眼前一亮【詳細】
北京:南護城河濱水步道打通斷點更親水
南護城河始建于明代,于1553年建筑外城墻時開挖。上接永定河引水渠末端,西起西便門外甘雨橋跌水,經廣安門、右安門、永定門、左安門、廣渠門,承接前三門暗溝出口,至東便門鐵路橋,匯入通惠河【詳細】
廣東數字化復原廣州行商園林“馥蔭園”
廣州行商園林“馥蔭園”的數字化復原,是廣東省開展嶺南園林數字化復原的新探索,通過對“馥蔭園”現存二維歷史圖像,包括攝影照片、外銷畫以及國畫等素材,結合文獻資料【詳細】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畢業設計提名名單公示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按相關評選程序,經評審委員會的認真評選和嚴格審定,已評出畢業設計類提名作品?,F將結果予以公示,請各參賽院校和參賽師生認真核對有關信息,如有異議請于2022年10月19日前與園冶杯國際【詳細】